我国冬至有哪些习俗?

 2024-07-21 13:47    0  获赞 0

我国冬至有哪些习俗?

冬至节气有哪些习俗?

冬至节气习俗有:祭祀先祖、吃汤圆、吃饺子、吃馄饨、吃赤豆糯米饭。

冬至习俗1:祭祀先祖

早在东汉崔寔《四民月令》中已有记载,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。冬至祭祖的记载,至宋代多起来。《东京梦华录》讲京师最重冬至节,至此日更易新衣,备办饮食,享祀先祖。《武林旧事》说以馄饨享先。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。

冬至习俗2:吃汤圆

吃汤圆在明、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。在冬至这天,要“作粉圆”或“粉糯米为丸”。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,称“冬至,粉糯米为丸,名‘汤圆’”。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,而后合家围吃汤圆,叫做“添岁”。所以,冬至吃汤圆,古而有之。

冬至习俗3:吃饺子

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,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、南方会吃汤圆,还有谚语:冬至到,吃水饺,以及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。

冬至习俗4:吃馄饨

过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馄饨”。

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
冬至习俗5:吃赤豆糯米饭

在江南水乡,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。相传,共工氏有不才子,作恶多端,死于冬至这一天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但是,这个疫鬼最怕赤豆,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,用以驱避疫鬼。

冬至节的习俗。

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有冬节的别称,一般到了冬至,天气会开始变得比较寒冷 而为了抵御寒冷的天气,很多人都会吃饺子。那么除了吃饺子,你还了解冬至的哪些习俗呢?

1、吃饺子

古语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是消寒,以及为了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,因为饺子有“消寒”之意,至今民间还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。

2、吃汤圆

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冬至吃汤圆,是我国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,民间便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汤圆也称汤团,冬至吃汤团又叫“冬至团”;汤圆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。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,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、花糕和糯米粉圆子,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。

3、祭祖

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里,祖先的灵魂对于家族的意义,与天地诸神对于国家的力量完全可以相提并论,不可马虎,不可怠慢。祭祀或者是在家庙,或者是在坟地,都是把好吃好喝的东西,尽可能地供奉给祖先。

冬至节来临,广东佛山民间普遍的习俗是“祭祖”、拜祭祖先,称之为“冬祭”,这一天,家家例必杀鸡,同时备烧肉、崧糕、柑、苹果等取其“生生猛猛,红皮赤壮,生发高升,金银满屋,平平安安”的好意头。除拜祭祖先外,民间还有吃冬至节饭的习俗,拜祭祖先后合家吃冬至节饭。

4、杀鸡

“冬大过年”、“肥冬瘦年”是广州人从小听到大的谚语。广州人过冬至,通常会杀鸡杀鸭,跟家人一起围坐着吃顿丰盛大餐,爱吃鸡的广州人,团圆餐桌上恐怕少不了一盘鸡。个人认为烧脆皮鸡是最好吃的一道菜,皮足够脆,鸡肉足够嫩,汁酱入味。此外也有许多广东人选择在酒楼过节,举家团聚,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灯火通明。

5、吃羊肉

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那时候开始的。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。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,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,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。现山东滕州一带,这天被称作伏九,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,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,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。

这些就是我知道的关于冬至的习俗了,你们知道哪些呢?在评论区里留言吧。

冬至有哪些习俗?

一、吃羊肉

相传,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,吃了樊哙煮的羊肉,觉得味道特别鲜美,赞不绝口。从此以后,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,以求来年有一个好的兆头。

二、吃汤圆

冬至节吃汤圆的传统习俗,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。尤其是在江南一带,汤圆,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意味着“团圆”、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,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。

三、冬至赠鞋

在冬至节里,民间有赠送孩童鞋帽的习惯。赠送鞋帽,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。在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,而现在大多数都是从市场上购买,形式也是紧跟时代潮流。

四、吃赤豆糯米饭

相传,共工氏有个儿子,作恶多端,最后在冬至这一天死去,死后变成疫鬼,继续残害百姓。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,于是,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,用以驱邪避鬼,防灾祛病。

五、苏州冬酿酒

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,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:“冬至如大年”。传统的姑苏人家,都会在冬至这天晚上喝冬酿酒。在寒冷的冬天,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,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。

六、九九消寒

冬至一到,就进入数九寒天。从冬至开始,每九天分为一个“九”共分9个“九”吗,数到81天时,便是“九尽桃花开”。

老北京自清代起,就有吃“九九火锅”、“九九酒肉”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,在九九当中要吃十次火锅,十次火锅还有十种不同的内容,但都一次火锅,一般都是涮羊肉,这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很盛行。

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?

冬至的传统风俗有祭祀、吃羊肉、喝冬酿酒、吃饺子、吃汤圆等。冬至,又称日南至、冬节、亚岁等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。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,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,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。

1、祭祀。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,家家户户把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,安放供桌,摆好香炉、供品等。

2、吃羊肉。客家地区流传冬至羊,夏至狗,吃了满山走的民谚,因此,冬至前后家家户户都要买些羊肉煮酒补冬。

3、喝冬酿酒。传统的姑苏人家,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,冬酿酒用糯米或者黄米,加入桂花酿造。在寒冷的冬天,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,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。

4、吃饺子。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,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。

5、吃汤圆。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圆意味着团圆、圆满,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。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。

冬至的习俗都有哪些?

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农历年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。在中国,冬至习俗丰富多样,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冬至习俗:

1. 吃汤圆: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。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,因为它们的形状和音节与“团圆”相似。家人会一起包汤圆,然后一起吃,以表达对家庭团聚的渴望和祝福。

2. 冬至祭祖:冬至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。家人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坟,烧纸、献花、祭拜祖先,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。

3. 冬至饮食:除了汤圆外,冬至还有一些特色的食物。比如,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,饺子的形状像元宝,寓意着财富和好运;南方有吃芋头的习俗,芋头的发音与“余”相似,寓意着年年有余。

4. 冬至祈福:冬至也是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的时刻。人们会在这一天祈福,祈求来年的顺利和幸福。

5. 冬至活动:冬至也是一些传统活动的日子。比如,南方有打麻将的习俗,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打麻将,共度欢乐时光;北方有踩高跷、放风筝等活动,以庆祝冬至的到来。

总的来说,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,人们通过吃汤圆、祭祖、饮食、祈福和参与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一日子。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和传统文化的重视,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。

冬至都有哪些习俗?

古人认为,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,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,是大吉之日,“数九”亦从此开始了。饺子、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“节令饭”,新年的脚步,近了。

1.冬至赠鞋帽

冬至节,民间习惯赠鞋,其源甚古,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,希望小孩子平安长大,也有辟邪之意。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,送给男孩子的礼物,帽子多做成虎形,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;送给女孩子的礼物,帽子多做成凤形,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等,都是一些吉祥美好的图案,表达了对孩子的祝福。

现在则多数是从市场购买,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。每逢节日,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,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。

2.饺子

在我国北方,每年冬至日,有吃饺子的习俗。这个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。

相传张仲景在告老还乡时,正值大雪纷飞,看到不少百姓的耳朵被冻烂,就叫弟子搭起帐篷,然后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了捞出来弄碎,再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,再放进锅里煮熟,然后盛出(名叫驱寒矫耳汤)分发给老百姓,医好了人们冻烂的耳朵。

后人为了不忘张仲景之恩,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 慢慢形成饺子。因此在冬至吃饺子也有“消寒”之意,至今民间还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谚。

3.汤圆

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

在南方,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,民间也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的说法。汤圆也称汤团,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。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,寓意着冬至团团圆圆、阖家幸福安康!汤圆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。

4.九九消寒

在古代民间,还有一种充满了浪漫色彩的传统习俗,古人在冬至这天绘制一幅《九九消寒图》。在冬至当天,画一枝墨色梅花,上有九朵,每朵花开九瓣,一共是81瓣。每天用红笔着色一瓣,等到全部花瓣都染红,就出了“九九”,寒冬已过,春天到来。

每日清晨佳人梳妆时,便会用粉红色的胭脂笔在梅花上涂上粉色,等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后,这九朵白色的梅花变成了九朵粉红色的桃花,此时便是余寒消尽暖初回,春天也就来了!

九九消寒不仅是人们多年来对气候的经验总结,也是人们在严冬时节对春天的一种企盼。

5.祭祖

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,“祭祖”是冬至日最重要的习俗,家家户户把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,摆好香炉、供品等,祭祖的同时,也祈福来年风调雨顺、家和万事兴。

中国人重视孝,祭祖便是对于先祖尽孝的主要形式,重要的节日里,总想着将好吃好喝俸给先祖,家里的好事也要诉说给先祖。当然也希望先祖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,这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。

自古以来,每逢佳节或者特定的节气,文人墨客都会抒发心中的情怀,无论是思乡之情或是感叹岁月的蹉跎,总能带给人们以思考。吃饺子、吃汤圆、祭祖、……这一切传统习俗的背后,都代表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,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