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祭夜明
夜明的意思是什么
古籍《礼记·祭法》记载:“夜明,祭月也。”郑玄在注释中进一步解释:“夜明亦谓月坛也。”孔颖达进一步阐述道:“夜明者,祭月坛的名称。因为月光在夜晚最为明亮,故称其祭坛为夜明坛。”此外,在明张居正的《郊礼新旧考》中提到,在大祀殿南边修建了圜丘,每到冬至时,会祭祀天神,此时会以大明。
莆田冬至夜有什么讲究
莆田冬至夜,一家人会围在一起搓丸子,还需要扫墓。莆田将冬至的前一夜称为“冬至暝”。这天晚上,一家人围在一起搓丸子,寓意团圆。小孩把丸子搓成各种元宝、小动物的形状,意为家运通达、六畜兴旺。搓好丸子,把丸子、生姜、板糖、红筷子摆在厨房灶公前,点上夜明灯来过夜。孩子们常耐不住冬至长。
太阴娘娘是谁?
太阴星君即月神、夜明之神,古代有天镜、玉盘、金蟾、素娥等别称;今则俗称太阴菩萨、太阴娘娘、月宫娘娘、月娘。古时天子于冬至祭天于南郊天坛(圜丘),夏至祭地于北郊地坛(方泽),春分祭日于东城日坛,秋分祭月于西城月坛。以月神为阴精,而配太阳之德;继太阳之大明,而有夜明之光;朝夕昼夜,轮。
祭月祭月由来
我国古代的“秋暮夕月”习俗,即祭拜月神,源自远古初民对月亮的崇拜。早在周代,中秋夜就成为了迎寒和祭月的重要时刻,这在《礼记》中有记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”这里的“夕月之夕”就是指夜晚的月亮祭祀活动,月神被人格化,成为皇家和道教共同尊奉的夜明之神或太阴星君。在民间,月神常被。
祭月的祭月由来
朝日之朝,夕月之夕。”这里的夕月之夕,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。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,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,成为月神。历代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,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阴星君。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,是嫦娥,称她为月姑或月姐。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、例行。
秋分经典诗词鉴赏(秋天经典的优美诗词)
“少采当秋仲,禋宗重夜明。九经循白道,万物荷西成。朔魄将临望,亏轮本是盈。银蟾与丹桂,齐语任闲评。”清· 弘历 《八月朔日秋分夕月》这是乾隆皇帝的秋分祭月诗。这年的秋分是农历八月初一,只有一痕新月。他自己说,秋分的祭祀,重在祭祀月亮神,也就是月明神。时间走过季节,已经走到了秋天,万物即将开始。
北京有5坛,都是古代帝王家祭祀的地方,你知道是哪五坛吗?
四、月坛:秋分时,帝王在此祭祀夜明神(月亮)和星辰,原名为“夕月坛”。月坛经历了破坏与修复,融合了古老的遗迹和新的景观设计,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。五、地坛:这里是祭祀皇地祇神的地方,明、清两代帝王都会到此举行祭地仪式。地坛建筑遵循“天圆地方”、“天青地黄”等传统理念和象征意义。
一首乾隆的祭月诗,区分了秋分祭月中秋拜月,皇家和民俗的不同
同样是秋天的月亮,中秋和秋分祭月,到底有何不同?中秋节和秋分节气,都是月亮的盛典,你知道区别吗?“少采当秋仲,禋宗重夜明。九经循白道,万物荷西成。朔魄将临望,亏轮本是盈。银蟾与丹桂,齐语任闲评。” 《乾隆十三年御制八月朔日秋分夕月诗》先来看一首乾隆皇帝的诗。虽然很多。
夜明的词语概念
词目:夜明解释:1.祭月坛名; 2.月亮;3.珠玉名。 1. 祭月坛名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夜明,祭月也。” 郑玄 注:“夜明亦谓月坛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夜明者,祭月坛名也。月明於夜,故谓其坛为夜明。”2. 月亮。明 张居正 《郊礼新旧考》:“初建圜丘於大祀殿之南,每冬至祀天,以。
中国古代礼制的基础
大雩:大雩是求雨之祭,在无风旱灾害发生时例行之祭,于仲夏举行。 日月:相传古代帝祭日于坛,祭月于坎。日坛称为"王宫",也称"大明",月坛称为"夜明"。祭月在秋分之夕;祭日于东,祭月于西,这是日月的正祭。 明初在南京建日月祭坛,迁都后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日坛,在阜成门外建月坛;每逢天干为甲、丙、戊、庚。